查看原文
其他

听雨|故里小菜

2017-04-28 杏林之声广播站 成都中医药大学

🍂

故里小菜

听雨电台  


 

 

  中国是个幅员辽阔的国家,为了梦想和生计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离开家乡飞向别处,于是中国人特别爱他乡忆故里。而关于故乡的记忆最直接的表现就在饮食,每个人的胃都有极强的记忆力,记着那个家庭餐桌上独有的风味。在父辈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各家都有拿手的小菜,废料不多却足够可口,以至于在他们已至而立之年时仍心心念念。这些菜有的历经千年传承,有的是独家绝味,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这些小菜吧。


泡菜


   《诗经》里有句诗:“中田有庐,疆场有瓜是剥是菹,献之皇祖。”,其中庐和瓜指蔬菜,“剥”和“菹”是腌渍加工的意思,可见在我国泡菜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3100年前。泡菜的出现之始就是为了保存食物,但由于泡菜特有的酸爽风味,所以即使是在蔬菜取得无虞的现代,泡菜仍很流行。

    四川身处盆地,气候潮湿阴冷,形成了最利于泡菜发酵的环境。于是“无泡菜不四川”的俗语由此传开,每一颗四川人的胃都离不开自家泡菜的滋养,对泡菜的情有独钟处处可见,四川的早饭往往是一碗白粥加泡菜的搭配,在万象仍惺忪朦胧时来一口酸咸的泡菜,囫囵下肚后胃口大开,味觉才能苏醒。

    每次家庭聚餐饮酒之后,奶奶都会捞出几根泡青菜头,随意切碎,拌以红油,再放点味精,简单的操作往往带来繁复的味蕾体验,酸麻咸辣齐聚。一盘红灿灿的泡菜,一桌红彤彤的人,一口口吃进去都是家。



 


豆腐乳


    豆腐乳又叫霉豆腐,豆腐上面长满了毛霉菌,是一种特殊的豆制品,也是流传了数千年的特色传统民间美食。

    儿时首次看到人们吃发了霉的豆腐时很不解,直到母亲加了两勺腐乳汁到我的米饭中,咸糯的腐乳包裹着米粒,一点点在口中化开,酝酿成一股暗涌的风暴。最喜是外婆自己制作的豆腐乳——那么多的豆腐乳在一个透明的小小的坛子里挤着,到饭点时,外婆将它打开,一股浓郁的酒香扑鼻而来。仿佛就那么一闻,便醉了。

    后来豆腐乳的用处被不断扩大,不仅可以拌饭,还可以做腐乳鱼、入羊肉、火锅的蘸料,成为了四川人最拿手的调料之一。



 


鱼腥草


   鱼腥草,名见《名医别录》唐苏颂:“生湿地,山谷阴处亦能蔓生”。四川位处盆地,常年气候潮湿,故鱼腥草在四川随处可见。

   儿时夏日的黄昏,母亲从地里劳作回来时,便会顺带捎些鱼腥草。叶子连着根,几个小孩子就围在一起将鱼腥草清洗干净,并分离根叶,掐成一节一节的,叶以凉拌,根入汤料。

   凉拌叶入口时香脆可口,满满的调味料在嘴里尽情地放肆。鱼腥草根煮的汤鲜香清淡,再捞起快要被煮的四分五裂的鱼腥草来咬上一口,鱼腥草最初的鲜味还保留着,软软糯糯的十分清香。

   作为国药典收录的寒凉性草药,鱼腥草还具有解暑的功效,是夏天离不开的一道美味。



 


烤红薯


    上小学时,几个玩伴常约在一起,悄悄地去地里摘一两个红薯到山上野餐。将红薯埋在柴火的最下方,用柴灰将红薯捂盖住,大约几十分钟后便熟透了。将红薯掏出来,皮上还有闪闪的火星,晾在一旁一小会儿便可撕开皮来吃里肉了。里肉甜甜软软的,入口即化。

     四川的冬天最为难过,没有家乡的暖气,也没有山村的火炉。偶然发现学校东门竟还有卖烤红薯的,一口咬下去,烫得眼泪直淌,满脑子都是家里过年那红红火火的景象,抱着那颗滚烫的星球,突然间就成了在异地最后一个坚持下去的理由。



 


玉米饼


    在川北很多地方,气候干燥大米鲜少,玉米却极多,玉米饼便是玉米面的衍生物。母亲做的玉米饼清香可口,简单的制作过程让家人都可以参与其中。将玉米放入磨中磨成粉末,玉米粉与面粉混合,搓成饼状便放入油锅里炸至金黄。起锅时还需要将煮好的玉米粒撒在表面。滚油还在表面沸腾着便迫不及待的送进嘴里,满满的玉米清香通过味蕾传至全身,褪去酥脆的外衣后是软糯的心。

     如今制作玉米饼时,在玉米粉中打入一两个鸡蛋,加一点牛奶和糖再搅拌均匀。出锅时奶香扑鼻。更加复杂的制作工艺带来了更精美的味觉享受。



 


酱油拌饭


    最早的酱油是由鲜肉腌制而成,后来百姓们发现大豆制成的酱油风味相似且原料易得,由此广为流传。酱油流传至民间后,酱油与米饭的碰撞就开始了。

    儿时放学回家,还未进门便被锅里的饭香牵着走了。把锅盖一揭,蒸汽混着饭香扑面而来,盛一勺在碗里,一粒粒米都饱满得晶莹剔透。这时舀两勺酱油在米饭上,加一小哚猪油,撒一把葱花。酱油饭在黄昏的阳光下闪闪发光,仿佛落日的余晖也在觊觎这酱油拌饭。迫不及及待入口,一粒粒米饭饱满Q弹,米香混着豆香在嘴里起伏,如今忆起仍会垂涎三尺。


 

成长的小菜


 

  本期节目到这里已接近尾声,介绍了这么多小菜,相信总有一道能引起你的共鸣。无论天南海北,喜好口味如何,我们总是能在长辈那里找到许多独家的美味,这些菜往往口味绝佳,每一小勺都是精致之作,即使在后来尝遍山珍海味后,每每饥肠辘辘时最想念的仍是这些伴我们成长的小菜。

   经过时间沉淀的它们,是比我们还要古老的存在,在父辈们那个食物珍贵的年代,他们的母亲们总是用尽所有的温柔和爱去制作这些在当时来说仅有的美味来丰富孩子们的味蕾,她们用双手撑起了整个家庭的餐桌,而每个家庭的独家美味又汇聚成一股股暗涌的能量撑起了整个民族对美食的无穷想象和美好追求。

 

🍂《后记


            “晚安电台”听众专栏招募了!! 

      你想要分享自己的故事吗?你想要展示自己的声音吗?你想要交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吗?现在,杏林之声《晚安电台》给你这个机会! 

      杏林之声现诚邀全校师生共同参与“晚安电台”节目录制!(可以到校广播站进行录制哟~)节目将由校广播站官方微博,官方QQ、微信定时推送!

      节目内容:主题需正能量,5-7分钟完整声音作品(音频请以问候杏林之声的听众和自我介绍开篇,记得附上文字稿、自我介绍和个人照片哦~) 

      线上投稿邮箱:664579687@qq.com 

      详情请咨询:成都中医药大学杏林之声广播站


往期精彩DISCOVERY


今晚,想借成中医的名义送你一波表情包


开天窗|你想和谁一起走遍成中医的每个角落?


听说你又上央视爸爸的新闻了



策划 | 梁璐

文字 | 梁璐   牟金霞
主播 | 王越洋  陈文燕
音频剪辑 | 傅子原
图片 | 网络
图文排版 | 谢禄宇

责任编辑|李仁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